煙臺今語|向前一小步,文明一大步
向前一小步,文明一大步。據(jù)本報“煙臺民意通”記者調查發(fā)現(xiàn),我市城區(qū)里有的垃圾桶旁邊總會“躺”著一些塑料袋裝的垃圾。熱心居民稱,有市民直接在遠處扔垃圾,沒扔到垃圾桶里也就不管了。市民呼吁:“公共環(huán)境是大家的,希望大家都來愛護。”
城市文明,細節(jié)決定成敗。 之前,“煙臺民意通”記者就報道過這樣一條新聞——《垃圾箱半空附近地面卻一片狼藉, 環(huán)衛(wèi)人員夜間蹲守垃圾箱四個小時》,令人感慨。
作為全國文明城市“六連冠”的唯一地級市,煙臺市容環(huán)境整體一直全國出名。但,隨著天氣變暖,瓜果蔬菜等垃圾量逐漸增多,垃圾箱外如果堆積著大量垃圾,垃圾箱卻是半空狀態(tài),這必然嚴重影響市容環(huán)境。
小小垃圾箱,彰顯大文明。垃圾箱就是用來盛垃圾的,如果市民丟在外面,垃圾箱空著,那必然會讓文明蒙羞,更彰顯出了“破窗效應”的負能量。心理學上著名的“破窗效應”最早出現(xiàn)在克洛德
·弗雷德里克·巴斯夏的一篇文章《看得見的與看不見的》中的第一節(jié),大意是這樣的:一扇窗戶被打破,如果沒有修復,將會導致更多的窗戶被打破,甚至整棟樓被拆毀。
從“破窗效應”中我們不難看出,不文明的行為是具有影響傳遞作用的。垃圾箱外狼藉的垃圾,就像一面面破窗戶,“你扔外面,我就效仿”,效仿效仿著,垃圾就堆滿了垃圾箱外,而且變成了“理所應當”的“景致”。
這樣的“景致”,讓城市文明大煞風景。同樣,從“破窗效應”我們可以讀出,大面積的善舉效仿,會讓秩序更井然,讓文明味道更濃郁。
文明,需要讓“破窗效應”轉化成正向行為。
向前一小步,文明一大步。在此,我們呼吁市民多走一步,將垃圾扔進垃圾箱。這“舉手之勞”的一小步,正是社會文明的一大步。文明,是關乎你我他的“美”。